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百年大渠成就“塞外江南”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10:47 点击次数:173
栩栩如生的稻田画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
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杏花村,一条约100公里的人工大渠从伊犁河分流而出,由东向西蜿蜒流淌。渠两岸垂柳随风摇曳,各类水鸟在此栖息,渠水浇灌着流域的12个乡镇场的34万多亩土地。水稻长势旺盛,南北大对虾、小龙虾、中华绒毛蟹在水塘中茁壮成长,一幅幅稻田画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。
这条修建于1802年的察布查尔大渠如今依然是察布查尔重要的水利工程,在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为当地带来无限生机,更推动水稻种植业和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。
“察布查尔大渠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。”8月8日,常年研究锡伯族历史的退休干部安素对“治水兴水看新疆”主题采访团队记者说。
灌溉浇来稻飘香
锡伯族军民西迁伊犁后,为保障军粮供给、发展生产,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依靠各族军民的力量劈山凿渠,引伊犁河水灌溉,开荒造田,历7年苦战,终于挖出伊犁地区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大渠,当时称锡伯渠,后名为察布查尔大渠。
修建了200多年的察布查尔大渠如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石榴云/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